漫步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与黎黄陂路的交叉路口,你会发现有一座西式洋楼掩映于闹市之中。在汉口租界区,这座红砖赤瓦、临街而立的三层洋房,看起来极为普通,然而就在90多年前,这里一度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指挥中国革命的“心脏”,被誉为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南海”。
如今,当年的西式洋楼已成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展厅,你会发现有一口破旧的小皮箱静静躺在一楼大厅的展柜中,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沧桑往事。
这口皮箱为棕褐色,牛皮质地,长45厘米、宽26厘米、高11.5厘米。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它早已是破旧不堪了。这口皮箱的主人是中共五大主要工作人员之一、中共中央秘书厅负责人——任作民同志。中共五大会前,任作民作为中共中央秘书厅的秘书兼会计,管理着秘书厅的财务工作,这口皮箱就曾装载过当年中央的一些重要经费和账目。在皮箱的内部还有一个十分隐蔽的夹层,可想而知这口皮箱曾用来存放中央内部的档案和机密文件。
自1921年任作民前往苏联留学直到1942年他在延安去世,二十多年间这口皮箱一直跟随着他,是他革命生涯的重要见证。
1927年初,任作民提着皮箱先抵达武汉,准备中共中央迁汉的前期工作。他租下了汉口四民街61号的一幢楼房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地。根据早期共产党人的回忆,洋房的一楼是警卫人员居住的地方和饭厅;二楼的大房间被布置为会议室,用于会客和召开会议;陈独秀居住在三楼临街的大房间。
在那段峥嵘岁月里,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瞿秋白、毛泽东、刘少奇、张太雷、邓中夏、罗亦农、李立三等数十位党中央领导人在此居住或从事过重要革命活动。1926年9月至1927年10月,中共中央在武汉期间,正是大革命形势由高潮转向低潮的特殊时期。短短一年间,在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下,中共中央在这栋建筑里筹备了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作出了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暴动等一系列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决策,由此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而这些都可以追溯到皮箱的主人,1927年初来到武汉的任作民同志。
任作民去世后,毛泽东亲自为他题写道“作民同志为党奋斗二十年如一日,临难不苟、大义凛然,入殓时全身烙刑伤痕宛然,布尔什维克气节与世长存!”
任作民去世后,皮箱一直由他的妻子丁祝华保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皮箱内外几经修补,让世人看到了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016年春,任作民的女儿任华明将这口珍贵的皮箱无偿捐赠给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90多年过去了,见证了早期中共党人对革命道路艰难探索的皮箱,历经着岁月的洗礼,默默守护着这段珍贵的历史回忆。